99国产精品视频免费观看,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,国产国产人免费人成免费视频,国产精品福利尤物youwu,最新99国产成人精品视频免费,男女aa视频,欧美人与动欧交视频

您當前的位置 : 2025煙臺網絡文明周 >> 網絡公益

從“隨手扔”到“隨手分”

文章來源:煙臺文明網 發(fā)布時間:2025/10/16 21:28
|

  一滴水,可以映射太陽的光輝;一場“垃圾革命”,映照出城市的文明煥新。

  推進垃圾分類,煙臺發(fā)布《煙臺市生活垃圾分類三年行動實施方案(2023—2025年)》,政策指引下,在黃渤海新區(qū)大季家街道季翔社區(qū),一場由“黨建紅”引領的“生態(tài)綠”實踐正悄然展開。

  以“黨建引領、科技賦能、多元共治”為主線,大季家街道結合自身情況,以季翔社區(qū)作為垃圾分類試點社區(qū),從設施配置、資源整合、宣傳引導等多維度發(fā)力,構建起全鏈條、全覆蓋的垃圾分類治理體系,實現了垃圾分類與基層治理的有效融合。

  織密制度“保障網”

  構建協同治理新格局

  季翔社區(qū)是回遷安置小區(qū),共有2581戶居民,每天產生的垃圾大約有9000公斤。受以前生活習慣影響,居民們丟棄的各種垃圾往往混雜在一起,一些可再次回收利用的“垃圾”也經常被一丟了之。

  如今,一些看得見的變化正在發(fā)生。

  13日上午,記者來到季翔社區(qū)走訪,看到小區(qū)可回收物回收箱分成“塑料回收”“金屬回收”“紡織物回收”與“紙類回收”分開布置的投放箱體。一大早,投放箱體前,等待投放垃圾的居民排起了隊,專門的督導員在一旁提醒居民分別投放。

  “目前,社區(qū)有2名專職輔導員定時在崗,指導居民正確投放垃圾。”季翔社區(qū)黨委書記姜念偉介紹說,要讓每位居民轉變舊觀念、養(yǎng)成新習慣,并不是那么容易,為了保證垃圾分類投放率,社區(qū)專門配備垃圾分類督導員,在垃圾投放點進行現場勸導、督促,指導居民進行正確的垃圾分類,不斷引導居民正確分類投放,讓垃圾分類理念深入民心、養(yǎng)成習慣。

  督導員只是季翔社區(qū)推進垃圾分類進程中的其中一環(huán)。為確保垃圾分類工作有序推進,大季家街道不斷探索垃圾分類治理的新模式,持續(xù)健全體制機制,織密分類“保障網”。

  把垃圾分類作為“一降雙提”重要抓手,大季家街道構建起高效協同的指揮調度機制,層層壓實責任,形成了“主要領導牽頭抓總、分管領導推進落實、專職人員網格包干”的嚴密工作格局。

  在“街道—社區(qū)—網格”三級調度體系下,各責任人明確責任,緊密配合,實現高效協同。調度會精準研判問題,協調解決共性難題;經濟發(fā)展辦公室緊盯日常進展,快速部署任務;社區(qū)專屬網格“實時上報”,確保垃圾桶站滿溢、設施損壞、混投混扔等問題第一時間被發(fā)現、第一時間被調度、第一時間被處置。社區(qū)黨組織牽頭,每月定期召開垃圾分類專題推進會,邀請物業(yè)、業(yè)委會、回收企業(yè)代表及居民骨干參會,梳理設施布局、回收流程中的堵點問題,共同商議優(yōu)化方案。

  大季家街道還將垃圾分類實際成效與物業(yè)企業(yè)的信用評級、行業(yè)評優(yōu)、項目準入等直接掛鉤,有效實現了各類問題的快速響應和高效處置。“這就促使我們在日常服務中加強對業(yè)主的引導和勸阻,共同推進垃圾分類,營造良好的居住環(huán)境。”季翔社區(qū)福海物業(yè)趙主管說。

  多措并舉之下,季翔社區(qū)實現垃圾分類全域系統化覆蓋和精細化管理,分類成效顯著提升,人居環(huán)境持續(xù)改善。

  設施升級提效率

  打造“全鏈條”回收體系

  “自從有了這個廚余垃圾專用袋后,剩飯剩菜、水果皮、菜葉子等就更容易分類清理了。”社區(qū)居民張女士說。

  廚余垃圾混投是垃圾分類中的一大難題,為更好解決這一問題,大季家街道推出“專用袋+循環(huán)機制”雙重管控,為居民免費發(fā)放印有“廚余垃圾”字樣的綠色專用袋,背面標注常見品類,方便識別使用。居民在將裝滿的專用袋送至宣傳員處時,經檢查如果沒有混投的情況,可以以舊換新,既實現袋子循環(huán)利用,又很好地引導了居民對廚余垃圾的正確分類。

  為更好地方便居民進行垃圾分類,大季家街道在季翔社區(qū)公共活動區(qū)域,優(yōu)化6處垃圾分類房及11處投放點位,全區(qū)域統一配備四分類收集容器,每處點位增設“圖文+案例”雙解讀指引牌,明確常見品類、投放禁忌、錯誤案例,讓居民一看就懂、一投就對。

  此外,為解決可回收物“回收散、價值低”及大件廢品無處投的問題,大季家街道構建起“分類—回收—利用”全鏈條體系。在社區(qū)核心區(qū)新增1處精細化回收點,劃分紙殼、金屬、塑料、紡織4個獨立窗口,配備智能稱重與即時結算設備,居民可實現“投放—稱重—返現”一站式操作,從源頭消除樓道堆放的消防安全隱患。針對大件家具、廢舊家電等回收盲區(qū),街道與有資質的回收公司簽訂長期協議,每周二、周五定時設置集中回收點,通過公告欄、網格群等渠道提前告知居民,回收現場不僅提供稱重計價、即時結算服務,還同步開展分類知識宣講,讓便捷回收與環(huán)?破胀l共振。

  硬件設施的日益完善,不僅有效提高了生活垃圾前端分類的管理效率,更確保了垃圾分類質量的逐步提升。

  全域宣傳無死角

  信用積分促長效

  “枯萎綠植屬于廚余垃圾,用過的紙巾不可回收,廢舊充電電池含有重金屬,屬于有害垃圾,得投進紅色垃圾桶……”在9月30日,季翔社區(qū)舉行的“幸福市集”垃圾分類宣傳活動現場,宣傳員正結合實物道具,為居民厘清分類誤區(qū)。

  最近兩個月,在季翔社區(qū),以“垃圾分類”為主題的各類宣傳活動頻頻舉行,可謂全方位、無死角。社區(qū)一方面,利用公告欄、網格群、微信公眾號等,常態(tài)化宣傳垃圾分類的重要意義、科學方法等;另一方面,每月開展差異化特色活動,比如邀請專家深度解讀政策的“垃圾分類大講堂”,引導居民體驗“變廢為寶”價值的“可回收物手工制作活動”,以及“分類趣味運動會”等。

  季翔社區(qū)60歲以上老人占比達33%,為聚焦“一老一小”關鍵群體,該社區(qū)開展了一系列專屬活動。組織轄區(qū)青少年志愿者、幼兒園兒童開展“綠色青春 環(huán)保啟航”“綠動未來 繪夢環(huán)保”等宣傳活動,讓環(huán)保理念從小根植;為老年人打造“銀齡巧手煥新彩 環(huán)保新風潤社區(qū)”環(huán)保手工制作活動,豐富老年群體對可回收物的認知。

  影響是潛移默化的,劉阿姨就深有感觸:“也不難分,能賣錢的那些是可回收物,像廢充電電池、過期藥品就屬于有害垃圾。剛開始覺得很麻煩,分著分著也就習慣了。”

  今年以來,大季家街道已累計開展主題講座、互動游戲、知識競賽等各類宣傳活動30余場,覆蓋居民超3000人次。

  更具引導意義的是,季翔社區(qū)將居民日常分類投放行為與個人信用積分深度綁定,形成居民個人垃圾分類信用檔案。積分獲取覆蓋多元場景,包含參與垃圾分類宣傳、主動清理樓道非可回收雜物等。社區(qū)聯動轄區(qū)商超、藥店等資源,每月設置“積分兌換日”,居民可憑信用積分兌換生活用品、購物折扣等。截至目前,已進行積分兌換25次,累計兌換3151積分,惠及居民200余人次。

  從“隨手扔”到“隨手分”,垃圾分類逐漸成為每一位季翔社區(qū)人的行動自覺。未來,大季家街道將以季翔社區(qū)的經驗為基礎,推動垃圾分類從“試點先行”邁向“全域覆蓋”,以“小分類”的精細治理,為城市發(fā)展注入綠色動能,為群眾美好生活筑牢生態(tài)底色。